按照今年初政党协商工作计划和安排,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发改委于5月份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谊会课题组成员深入我市部分物流园区、物流企业考察学习。各课题组按照招标方式自选角度,自拟课题,深入调研,撰写报告。6月20日,市委专题召开了“坚持新理念,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议,市相关民主党派、工商联围绕主题积极建言献策。现将有关建议摘编如下:
一、科学规划,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物流业空间布局。一是推动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化。综合考虑全市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整合、集聚、培育、提升的布局思路,着力构建 “一核、五区、多节点”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加快现有的物流规划项目建设,改变我市物流园区布局分散的现状。二是以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区界限。从区域市场的需求而不是本行政区的需求进行布局,弱化义乌商贸城物流中心的运输服务功能,保留小商品、生活产品、食品饮料等品类的动态仓储与城市配送功能。公路运输、仓储保管、智能车源等综合性服务由江苏通湖物流园落实完成。将传化公路港定位成运河宿迁港、宿迁站的公路分拨中心。三是对全域物流集聚区全面梳理。综合考虑区、乡镇目标任务的要求、督查考核的压力和追求政绩的冲动,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数量结构。对重大物流项目的空间布局增加前瞻性,对泗阳县(衔接淮安、覆盖全市)、泗洪县(连宿铁路对皖北出海通道)制定紧凑型的物流项目建设规划。(民革市委、民进市委)
二、加快技术平台建设,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一是加快推进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搭建多部门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行业和企业信息系统及周边城市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支持物流企业新建物流信息化项目,对开发建设物流业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帮助向上争取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专项资金支持。二是鼓励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资源,构建与市域范围内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招投标、地理信息系统等公共平台有效对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与政府管理部门、金融、保险、海关、生产及流通、销售、消费企业等不同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融合。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为物流行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综合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数据交换。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在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推广应用。支持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中心加大信息化投入,搭建具有开放性、通用性、标准化的信息平台。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借鉴“传化物流”模式,加快建设大型货物配载平台(公路港),加强供需信息沟通,降低车辆空载率。(民革市委、九三学社市委、市工商联)
三、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一是改造提升,积极引进专业物流公司。全面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资源共享、配置高效、效益提升。扶持具有重点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申报4A级、5A级物流企业,并对新进入和新升级的4A级以上物流企业,以及全国百强物流企业进行奖励。加快引进龙头物流企业,像重视招引工业项目一样重视物流业项目的引进,下大力气招引国内外知名的旗舰型物流企业。二是突出品牌,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各行业、各物流领域和各重点物流环节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综合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精心筛选一批我市具有较大规模、功能比较完善、发展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作为重点,给予扶持。三是兼并重组,满足多样化物流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市内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物流大集团大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联合,加快向第三方物流升级转型。支持物流企业通过企业兼并、合资合作、控股参股等形式,创新个性化服务模式,扩展物流服务网络,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满足多样化物流市场需要。(九三学社市委、民建基层委员会、市工商联)
四、打造专业队伍,加强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是建设管理型人才队伍。针对目前物流产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的特点,注重先进管理理念的宣传,加强管理单位、物流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注重大型企业管理后备队伍建设。二是建设高素质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队伍。通过人才市场公开招聘,重点招聘一些具有工作经历的高水平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对现有物流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化水平,推行电子商务,增强销售能力。对高素质、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三是加大企业内部培训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形成内部独立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本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指导示范作用,采取内部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在职人员自学成才,提高学历层次,满足企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民建基层委员会、农工党基层委员会、致公党支部)
五、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完善物流业法治营商环境。一是加强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市、县(区)信用信息平台,加强物流行业主管部门与经信、公安、工商、交通、保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物流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定期发布严重失信“黑名单”,并通过“信用宿迁”网站等及时向社会公开。研究出台物流企业及相关责任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督促物流企业及从业人员加强自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物流市场监督管理。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市场标准化和集约化运作水平。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减少低水平无序竞争,保障物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创新物流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建立政府与物流行业协会的新型合作关系。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升物流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农工党基层委员会、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