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力聚焦富民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有关建议
发布日期:2017-12-29来源:访问量:0

聚焦富民是省委实施“两聚一高”战略的重要内容,聚焦富民补短板体现了省委对宿迁的最新要求围绕聚焦富民这一课题,市委统战部组织了各民主党派成员,重点对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农民增收等内容进行实地调研。12月27日,市委召开全力聚焦富民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专题协商座谈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岩主持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光华参加会议并讲话。现将座谈会上相关民主党派提出的建议整理摘编如下:

一、关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一是继续坚持两个制度。“挂村包户”脱贫责任制,实行全员参与,全程帮扶,全责落实;帮扶特殊群体制度,建立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全程式”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制度、贫困残疾人照护体系。二是不断完善三个做法。即开展电商扶贫、定期走村入户、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控。三是坚持强化四项措施。扶贫的认识再提高,切实把扶贫工作时刻抓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上扶贫的对象再精准,针对特殊群体制订具体帮扶对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扶贫的措施再拓展,挑选一批有农村一线工作经验的、有到农村工作意愿的中层干部或副处级干部充实到“第一书记”队伍中,挂村任职期间的绩效评价作为下一步提拔晋升的主要依据,调动工作积极性扶贫的考核再严格,引入过程考核,全程量化公开,定期通报各单位以及主要领导考核情况,强化考核的刚性化,避免考核打和牌,让考核真正发挥实效。(民革宿迁市委员会)

二、关于推动农民增收决胜全面小康的建议。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坚持农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导向,找准比较优势,推动发展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进一步调准调优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养殖规模,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推动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健康养生等创意农业。加强乡村农技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强农富民,确保科技进村入户、普及田间地头。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突出抓好镇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明确乡镇园区产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工业集中区。加招商力度,一方面通过“外引”,提升标准化厂房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内培”,将乡镇闲置厂房打造成返乡人员、本地人员创业孵化器。推进家门口就业工程,打造集合“培训、招聘、服务”三位一体的乡镇就业平台,提升农民自主就业能力。三是推进服务业发展,增加农民创业性收入。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鼓励农村能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餐饮、商贸、运输、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空间。利用“互联网+、生态+、旅游+、创意+、文化+、养老+”等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各类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完善田头集货、冷藏保鲜、分级包装、物流配送体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支持兴办农村经营性养老服务机构,既惠及老人又助农增收。开发农村特色工艺品,推动农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让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四是强化资金投入导向,健全农民利益分享机制。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为契机,引导农民稳定参保。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允许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扶持新型农业项目建设。推广PPP、众筹等投资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共建、共办共享,多渠道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投资难题。把建立农户分享利益机制放在核心位置,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把是否让农户分享到持续、长效、充分的利益作为核心指标,确保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项目。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农户”等模式和入股分红、多次返利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新型农业项目建设中充分、持续、长期受益。五是强化精准帮扶措施,打赢脱贫富民攻坚战役。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完善“精和准”的扶贫政策,采取“教育+”“生态+”“就业+”“健康+”“旅游+”“电商+”等多种渠道,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将符合五保、低保的全部纳入政府保障范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盟宿迁市委员会)

三、关于健全心理服务体系促进人民心理“小康”的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各层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由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联合牵头,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市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市级医疗机构参与,组建宿迁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建立基层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根据心理健康指导的功能需要,以行政辖区为单元,建立心理咨询室、辅导室,配置专业心理测评软件、沙盘游戏设备、情绪宣泄设备、团体辅导设备等,确保硬件设施到位。搭建群众与心理服务信息沟通平台,设全市统一的心理服务热线,建立网上心理服务平台,通过热线和平台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帮助他们得到快捷的心理服务。二是严格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引导督促各级心理服务机构,制定系统、规范心理服务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业务运作。对职工群众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测试和抽样调查,甄别需要帮助者,建立数据库,分类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协助机关、企业事业、学校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化解需求者的心理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制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实施细则,按时序、地域、群体、主题等要素,确定活动计划,认真加以实施。选定一年中合适的一天,作为宿迁市“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日”,组织全市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营造人民群众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特别是在扶贫攻坚进程中,对贫困户除了在物质上给予扶持之外,更加注重开展“心理扶贫”,重拾生活信心。三是有序壮大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由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对全市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整合机构和人才资源,鼓励有资质人员从业,创立服务机构。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机关企事业兼职人员培训,为本单位人员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援助。建议由政府主导、心理服务机构主体参与,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人员,以志愿者身份为社会提供心理服务,让人民群众内心更幸福、更“小康”。(民建宿迁市基层委员会)

四、关于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建议。一是贯彻落实我市扶贫资金资产“611”监管制度和“阳光扶贫”系统建设。对扶贫对象确定联审制、资金发放核查制、资产运营托管制、项目全程监管制、社会资助公式制和资金绩效评价制,搭建扶贫资金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出台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办法,从而强化扶贫资金资产监管。二是严格落实扶贫政策。针对重点贫困人口,如因病因残因灾致贫人群,采取全额补助新农保个人缴费,购买补充大病医疗保险,实施医疗救助制度等政策,使低收入人群能看的起病。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使残疾人家庭生活有所依靠,对因灾等临时困难人群,采取临时救助等办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三是大力发展“三来一加”,促进家门口就业。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较多现象,引导镇村基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集中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发展或招引“三来一加”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把就业岗位送到农村家门口,增加农村低收入人口打工就业收入。四是组建村居集体股份制企业,承接公共性和公益性劳务服务。针对农村40、50人由村居牵头组建股份制企业,承接各级政府、园区物业、小区物业、公路养护和垃圾运转等公共性和公益性业务,从而带动农村留守人员实现就业,促进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五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社会民间资本的作用。全力吸引社会资本撬动市场的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之中。加大对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力度,从而形成政府引导,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规律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发挥大企业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在脱贫攻坚中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工商联组织要倡导商会企业积极参与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形成多方参与扶贫事业的生动局面。(民革宿迁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共宿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技术支持:开普云
copyright @ 2006-2008 www.sqtzb.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50099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020208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