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的有关建议
发布日期:2017-11-22来源:访问量:0

 

做好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是省委对宿迁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希望。今年,市委出台《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意见》,明确“1+3+3”的发展格局。各地、各部门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宿迁特有的资源禀赋,以生态为基础,推动生态工业、农业、旅游、养生、文化等方面跨界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1115日,市委召开加快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专题协商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宋乐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岩主持会议。现将座谈会上各党派团体提出的有关建议整理摘编如下:

一、关于加强涉农领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的建议一是持续建设一批宿迁式的特色美丽乡村。生态农村,乡村为体。借鉴浙江湖州村庄建设成熟经验,以整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发展后劲等为目标,持续推进宿迁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深入实施一组系统化的土壤提质工程。生态农村,土壤为基。借鉴浙江衢州三易易公司等国内外先进做法,深入实施系统化的土壤提质与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立土壤环境大数据检测系统,探索建立可推广与可复制的土壤修复工程样本。三是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大军。生态农村,农民为本。全力打造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队伍,重点是科学界定职业农民内涵,让那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社会达人有充分选择的自由和权利;加快培养现代生态农业职业经理人;全力培养职业化的生态经济农民。四是加快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生态农业品牌。生态农村,品牌为要。重点实施创牌辅导,壮大三名商标;实施载体帮导,壮大园区基地;实施文化助导,形成品牌特色。五是积极建设一批连片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村,示范为标。坚持规划先行,不仅乡镇内要集中连片,县(区)域范围内甚至县与县(区)之间都应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整片规划建设,便于政策、技术、项目集成,渐进式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六是全力建成一批定制式的中央厨房供应基地。生态农村,物流为径。通过在京东平台打造农品宿迁馆等形式,着力把宿迁建成若干大中城市的生态食品基地,在各个基地建起中央厨房式的巨大操作间,定制化生产宿迁特色生态农品,同时实施源头把控与全流程检测,将绿色有机农产品制成的各类菜品直接配送到大中城市直营店。七是创新组建一个市场化的新农村建设集团。生态农村,市场为核。从辩证处理政府与市场两个关系入手,由政府牵头创新组建一个市场化的新农村建设集团,发挥政府兜底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全方位开展外引内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八是探索设立一个保障性的新农村投资公司。生态农村,资金为脉。紧紧抓住省委明确的加强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打包支持苏北地区的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规范吸纳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组建保障性的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形成庞大的资金池,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民革宿迁市委员会

二、关于加快打造特色镇村助推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议。一是规划引领,分步实施,科学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围绕编制接地气”“相融合”“有特色的规划,找准特色镇村发展定位,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全过程,突出经济生态化和产业特色化的理念,实现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对现有专项规划进行全面梳理,深度融合,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二是因地制宜,优选产业,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集群,强化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养职业农民,着力加快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推动绿色工业转型升级,引导绿色、生态型工业项目向乡镇工业园集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经济、三来一加项目和家门口就业工程,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推动活力三产繁荣发展,充分挖掘村庄历史和文化底蕴,精心开发旅游产品,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完善配套,提升服务,提高农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围绕生态宜居新家园建设,切实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引导农民参与镇村建设,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坚持市场+民主,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或委托经营的方式,组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让村集体和农民有利可图。拓宽资金投入形式,为镇村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四是统筹协调,加强考核,合力抓好工作推进。通过组织考察学习、专题培训等途径,让特色镇村理念深入人心。加强部门统筹协调、紧密合作,由发改部门牵头,强化宏观指导,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园区作为创建主体,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计划,准确把握建设内涵特征。实行分类考核,明确一个职能部门牵头,制订各类、各阶段的考核标准,引领乡镇实现个性、特色发展。民盟宿迁市委员会

三、关于加快工业绿色化进程的建议。一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绿色发展。按照企业业态、产值、税收、技术水平、占用土地、能耗、环境影响等多个评价指标,分类改造企业,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制定绿色工厂建设导则,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选择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绿色水平高的园区,建设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二是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绿色竞争力。对照国家和省里确定的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将我市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筛选出来,建立企业数据库,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把握先进、特色、生态的工作理念,推动园区在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强技术、做优品牌上下功夫,形成一批先进特色产业园。积极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力。三是坚持生态招商,加快转型升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组建专业招商分局,推进招商选资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升招商水平。针对各地重点发展的“2+1”产业、八个先进特色产业产业园,制订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严把准入门槛。围绕绿色园区项目准入条件和绿色工厂建设导则,建立全市工业项目落地评估制度,增强项目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全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四是优化政策扶持,提供要素保障。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搭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平台,制订鼓励创业和创新人才的激励措施。拓展和延伸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自然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明确资源补偿费和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和破坏修复责任制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设立生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九三学社宿迁市委员会)

四、关于加快我市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建议。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快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地方立法。加大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地方法规制定的公众参与度,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增加相关利益广泛参与的机制和途径,保障代表广大生态保护利益方的利益。二是争取政策扶持,设立生态补偿资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生态建设的政策扶持和生态补偿资金的支持。同时,市政府和各县区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收入划拨、上级专项补助、接受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明确补偿方式与标准,并具有可操作性。补偿标准的测算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所开展的各项措施直接发生的投入成本,为了维护生态功能而造成的潜在发展损失,生态保护的延伸投入。四是科学探索实践,创新补偿机制方式。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相结合,纵向补偿为主,横向补偿为辅;政府主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以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技术补偿、项目补偿为辅。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五是突出补偿管理的整体性,建立健全补偿监督机制。生态补偿与生态建设的其他补偿补贴措施相结合,与扶贫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健全补偿监督机制的同时,政府在行政管制层面更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控力度,确保随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进展,并随时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致公党宿迁市支部委员会)

五、关于夯实生态环境基础打造一流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议。一是通过县、乡机构改革,推进环保责任落实。加快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将生态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全面做到环保工作有人做,无死角。厘清部门环保责任清单,落实各部门环保责任,对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做到信息公开,便于群众监督,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推进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建议抽调发改、经信、环保等相关部门人员成立项目预审机构,拟成立生态经济促进局,切实做好项目预审把关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不欠环保新账。对现有排污企业按行业进行全面梳理,开展专项整治;继续加大两减六治三提升推进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典型问题。坚持规划引领,推进产业循环。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法规,弥补立法空白。三是推进生态建设综合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对生态建设工作的指导,对不同类型地区的侧重点进行不同的要求,例如地表水方面,要求生态涵养类型区域重要地表水达二类,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民进宿迁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共宿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技术支持:开普云
copyright @ 2006-2008 www.sqtzb.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50099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020208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