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创新的有关建议
发布日期:2017-10-13来源:访问量:0

     改革是宿迁的金字招牌,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减权、去利、市场化的原则,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资格资质去行政化、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宿迁改革得到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央视多次报道,两资改革得到中央领导肯定。821日-22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全国现场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9月中旬,市委统战部会同市政府办公室,组织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对我市相关改革进行现场调研,各调研组围绕各自选定的课题,认真撰写调研报告。1010日,市委召开了改革创新专题协商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海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岩主持会议。现将座谈会上相关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提出的有关建议摘编如下:

一、深化宿迁特色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在有限政府框架下谋划商事制度改革。致力消除准入隐形门槛,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前提下,逐步取消“3A信誉“20年以上行业经验等阻碍民间投资的准入壁垒。探索取消个体工商户登记,将个体工商户登记纳入税务登记,由税务部门实施资格准入登记与纳税行为监管。落实《宿迁市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和《宿迁市个体工商户简易注(撤)销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着力优化企业退出机制。二是在法治政府导向下规范商事制度改革。规范执行监管责任清单职责,所有改革推进均需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自觉维护现行法律法规权威,既不粗暴地干预市场、过多地侵入私人领域,又能恪尽法定职责而不妄为不乱为。注重在改革中把握和体现法律精神,自觉改变机械地理解法条、僵化地传统执法,做到由情入理而法。三是在责任政府要求下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协同监管链条,探索实施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企协同与社会协同,在一张网总架构下加快推动市信用平台、政务云及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坚持宽进严管并重的改革指导原则,加快形成基于宿迁信用监管一网两库的市场主体联动监管与信用激励约束体系。强化监管社会监督,尝试推行行政许可变服务备案,对可以由市场和社会调控的审批事项及时取消或转移审批权力,压缩审批范围;探索建立商事制度改革圆桌会议等公民协商主题对话平台,以公民社会成长壮大创优改革环境氛围。同时,引入人大、政协、纪委、检察机关定向监督,以监督保证依法行政与简政放权效果。四是在电子政府标准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针对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办结难以普及等现实问题,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入互联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效率。重点是加快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移动端口建设在现有工商门户网站PC端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特别是安卓、IOS等平台上名称预先核准端口,并在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实时推送提醒链接;加大商业银行代办工商登记窗口建设力度;加速公章刻制系统网上信息流转;促进银税合作协议互认互办;尽快开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异地签名与身份认证模块。五是在效能政府目标下引领商事制度改革。健全改革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均经民主表达、客观论证、科学评估、理性权衡反对声音等程序,避免偏执决策,减少改革失误。完善改革执行机制,建立流程管理、节点控制、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改革考评机制,建立权利与责任相对等、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评体系,使渐进式改革成为主要方式、一体化审批成为主要内容、联动式监管成为主要手段。加快建成城乡一体、全天在线、一号申请、全网通办、协同管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与管理体系。(民革宿迁市委)

二、创新节庆文化,弘扬传统美德。通过对宿迁地区传统的月当头农历十一月十五内涵进行挖掘,提出确定道德诚信宣传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一是响应号召,彰显传统。按照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将苏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俗月当头确定为创新节庆。二是借助传统,彰显诚信。围绕农历十一月十五月当头这一习俗,确立道德诚信宣传日。主要宣传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和我市印发的《关于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打造诚信宿迁之魂三是铸就诚信,彰显道德。为了与诚信宿迁建设接轨,建议在每年道德诚信宣传日之前,安排一次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考核推进大会。今年的月当头,刚好是2018年元旦,可以率先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预示宿迁的新年开篇诚信当头,并向全国发布,形成正面影响。(民进宿迁市委)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是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议在市级层面进一步完善三合一等综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单设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以便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考核机制,将其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畴,并将县区政府落实基层编制、办公条件、经费拨付等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建设,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一协调作用。二是加强基层市场监管分局建设。积极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财政保障,杜绝以收定支、下达罚款预算指标等做法。在人员编制、执法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实现食品监管重心下移。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专业化、独立性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保障基层权益,给予基层分局人员乡镇公务员同等待遇,建立绩效管理制度,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构建全市统一的食品检测体系。加强市县两级食品检测机构建设,全力打造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推进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各县区设立统一、高效的快检中心,提升食品快检率及其结果利用率。建立健全食品检测抽样联动机制,推行基层市场监管分局与食品检测机构共同抽样的“1+1”工作模式,加强食品抽检与基层监管的对接融合。四是打牢食品安全监管基础。按照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以严格准入、加强引导两手并进方式,推进动态监管和长效监管。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组配齐配足监管力量,切实发挥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作用。加强情报收集和数据分析,整合市食药局内部执法机构,联合高校、检验所等社会专业机构,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分析平台。五是推进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结合《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江苏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现有规章制度,在全市食品监管领域建立健全违法记分、警示和黑名单等制度,确立集食品违法类型、情节和危害程度于一体的信用等级认定标准及惩戒措施。(九三学社宿迁市委)

四、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一是不断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自主创新的强烈意识。二是不断推进产学研结合机制。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高校院所的成果进行转化,进而产业化。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科技洽谈会等平台,主动对接寻求项目技术亲家,建立自身研发平台,将引进成果技术消化吸收,超前介入科研院校项目研发,形成利益、风险共防共担机制。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在申报各类计划中予以支持,在科研费用上予以扶持。三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人才环境。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作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将重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等对待。完善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人才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与贡献、成果、效益挂钩的薪酬奖励制度。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我市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多渠道培训技术工人,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级技工和技师,改善企业人才短缺、结构欠优的状况。四是不断扩宽科技投入渠道。鼓励企业自主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高新产品的研发,便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多元化投入和扶持,根据现有条件通过各渠道申报各类计划项目,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加强银企对接,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五是不断营造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意识,如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帮助申报各类专项计划。帮助申请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保护、申报产品名牌。优化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在全社会倡导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市工商联)

五、推进小教现代化发展一是全面统筹,布局调整增减一批。布局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城镇适时增加学校的布点,在人口持续减少的农村及时撤销不宜保留的村校和教学点。我市地处平原地区,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城镇学校条件大幅改善和财政扶持不断增加,为农村学生到城镇就读创造了优越条件,学生城镇化可以更快些。二是超前规划,扩充资源标配一批。教育城镇化率要按照快于人口城镇化率20%左右的比例提前规划布局,城镇所有小学的场地、师资、装备和班额等,应按教育现代化标准配置,一时条件不具备也要分批进行。三是整合资源,集团办学优化一批。在城区,实行实质化集团办学,强校带弱校、名校帮普校,不能只是挂靠,必须让优质资源流动、互补起来。根据学生的成绩一同考核集团核心校校长和老师业绩,增加名校强校在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在乡镇,中心小学尽量扩大规模吸纳学生,对布局调整后仍需保留的村校,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施优秀教师走教制,保证教学同步、师资一体。提倡城乡间集团化办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宿豫区为例,由城区三所实验小学领衔,将全区乡镇小学按片组合成三大集团,形成三大集团间的良性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性均衡发展。四是强化创新,智慧教育提升一批。充分运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信息资源,努力推进教育智能化。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运用远程教育方式把全国最好的课程直接接入到薄弱学校里,让农村贫困学生在同一平台上接受最好的教育。五是结对共建,名校帮扶补救一批。鼓励名校或具有优质资源的城区学校与农村小学结对共建,通过师资帮扶、名师下乡或让农村小学教师进名校跟班学习等形式,提升农村地区教学水平。六是动态平衡,消除教育孤岛现象。区划的过度细分,使得教育失去了交流平台,出现了若干孤岛现象,给教育发展带来新难题。建议:1.通过本区域布局调整,自身挖掘重组部分师资;2.对年龄严重老化,不能任教的在编人员,不降待遇提前退养,腾笼换鸟招聘新教师;3.根据生源逐年增加的实际,及时追加编制数量;4.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向网络教学要效益。(民革宿迁市委)

六、促进河蟹生态养殖业发展。一是积蓄河蟹生态养殖业发展新动能。鼓励农业科研单位以身示范,小范围试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成功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培育职业渔民新模式。以提高科技素质、养殖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开展河蟹养殖人才培训。二是优化河蟹品种结构。积极培育具有显著增产增效效果的河蟹生态养殖新模式,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集成和推广力度。实行种苗政策,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并尽快制定优势品种的产业标准,逐步形成完整的生产技术规范,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河蟹生态养殖规模化发展。一方面提高农业补贴额度,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尝试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分散农户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将养殖水域或土地以参股形式进行河蟹生态养殖的开发,并根据当年养殖业开发的实际情况按土地面积给予农民适当的分红。四是大力推广新型河蟹养殖模式。继续推进生态农业,尤其是将传统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结合的新兴产业,通过招募志愿者或相关专业人员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和技能,做大做强生态养殖业。五是打造宿迁河蟹品牌。注重品牌创建,加强基地建设,积极引导河蟹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加强河蟹产品的包装和宣传,借助现代营销手段,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河蟹品牌。同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快建设农产品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河蟹产品绿色安全。(九三学社宿迁市委)

主办单位:中共宿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技术支持:开普云
copyright @ 2006-2008 www.sqtzb.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50099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020208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