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年初政党协商工作计划和安排,市委统战部会同市文明办于4月份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谊会课题组成员深入我市街道、社区调研,并赴扬州考察学习。各课题组按照招标方式自选角度,自拟课题,深入调研,撰写报告。6月15日市委专题召开了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协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正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岩主持会议,市相关民主党派就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建言献策。现将有关建议摘编如下:
一、冲刺文明城市创建,厚植文明素养。一是分层提升素质,让文明理念根植于内心。强化文明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宿迁文明20条”的教育,尤其是将规则规范意识以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培育融入市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社会各个层面,植入文明素养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市民的道德自觉和文明自觉。二是注重完善细节,提升城市文明品质。重视细节问题整改,如对施工工艺粗糙的地段再处理,对街头绿化小品品味再提升,对盲道建设再完善,对尚存的古建筑再维修等。针对发生率较高的不文明现象,举办专门的活动周或每月设立活动日,开展一系列全民参与的活动,如“反对随地吐痰活动”、“反对乱抛垃圾活动”、“公共场合全面禁烟活动”等。搭建“全民共管”平台,鼓励市民通过手机APP,时时处处参与城市管理。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与公交、餐饮、旅游、婚庆、百货、电影院等青年消费领域优惠合作联盟,根据志愿服务所获积分,享受不同的优惠幅度,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严格执法,用罚则规范来维护文明创建成果。借鉴新加坡经验,充分运用惩戒的法律手段,整治环境卫生和其他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在公共场所竖立警示牌,标明罚则,以示提醒,同时做到执法必严,彰显法律的威慑和指引功能。把不文明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作为招录公务员政审、招工及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一如既往地“立规执矩”,坚持网格化管理巡查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投入机制等,推进创建“常态长效”,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九三学社)
二、全面提升创文水平,强化组织推动。一是突击补短板,努力提升乡镇创建水平。开展一次乡镇创建突击整改活动。一方面抓镇村环境改善,重点围绕乡镇主次干道、商业街道、农贸市场、便民中心、座下村和文明村等创建重点点位,确保镇容整洁、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另一方面抓镇村文明素养提升,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二是积极抓引导,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行专题动员部署,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优势,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三是探索建机制,不断提升志愿者队伍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志愿者服务制度设计,鼓励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志愿者行列,使志愿者加入、服务、退出制度化,使志愿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对志愿者服务按服务时间实行“星级化管理”,并给予城市公交、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激励和鼓励。(农工党)
三、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发展循环经济。学习借鉴浙江丽水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回收。政府相关部门把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作为文明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细化分类标准,制定垃圾分类、收集计划和分类运输、处理办法,重点在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发展、处理设施建设、有害垃圾处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发挥综合效应。倡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社区成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主力军,各居住区、生活区作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主阵地,逐渐将垃圾分类收集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和绿色学校的硬性条件。借鉴浙江衢州等地在人群集聚区设置“垃圾兑换超市”,以不同类别的“垃圾”“等价交换”人民币或生产生活用品。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经费投入,将相关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
运作,鼓励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积极投身这项产业。(民盟)
四、加强一般固废处置,构建管控体系。一是切实强化政府管理能力。做好规划建设,积极推广一般固废分类处置,重点抓住一般固废“四分系统”要求,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做到企业有制度、收储有渠道、综合利用与妥善处置相结合。强化部门效能,建立各类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从产生、贮存、转运、利用到最终安全处置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细化打击监管,实行各部门联合执法,强化转运环节管控,对随意堆放、随意处置、二次污染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解决监管队伍人手少和兼职人员多等问题,或者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二是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广泛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传播固废管理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建设3—5个市、县(区)级工业固废分类处置、利用示范教育基地。通过内培外引等形式培育一批工业固废处理和废旧物资回收特种行业的企业,安排专项引导资金鼓励企业购置先进的处理设备,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工业固废的处置水平,并对符合分类规定的企业实行低处理费收运。三是切实提高分类处置水平。进一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处理的两网融合研究,创新两网融合的垃圾分类处置机制,提高废旧资源利用水平。参照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利用PPP模式新建专业垃圾转运企业,提供垃圾中转及低价转运服务,规范行业环境;同时将专业转运与固废分类相结合,执行“不分类、不收运”的管理机制,保障固废分类稳步推进。(民进)
五、全面打造“书香宿迁”,强化全民阅读。一是以规划制定引领“书香宿迁”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编制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等文件,参照全省规划制定《宿迁市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明确我市全民阅读的总体目标与分项目标、重点工作以及保障体系,对全市全民阅读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二是以机制构建保障全民阅读工作。把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全民阅读工作专项经费预算总量。建议按照不低于人均1元的标准统筹安排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专项经费。依托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成立“全民阅读基金会”,依法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三是以加强宣传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在《宿迁晚报》开设“全民阅读”专栏,广电总台设立“读书频道”,或在“我们悦读会”的基础上增设“读者沙龙”、“经典阅读论坛”等栏目,同时充分发挥手机APP等新媒体阅读平台的重要作用。四是以阵地建设推进阅读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村)阅览室软硬件设施,逐步实现各社区和各个村都有阅览室。逐步推进全市图书资源共享,尝试建立全市读者借书证“一卡通”机制。精选一批中外经典和乡土作家、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手机APP推送到手机客户端。五是以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建议市县(区)教育管理部门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进考试方法等手段,加强阅读教学。倡导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六是以队伍建设支撑城乡阅读推广。以现有“全民阅读推广人”为基础,以本土作家、文化(文艺)工作者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为主体,培育一批“领读者”队伍。成立全市阅读指导委员会,为全市阅读推广活动导航把脉,提供专业引领,策划配套活动,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引导民众提升阅读品位。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民间读书会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支持“公益性”读书会,逐步建立“公益性”读书会免费注册登记、政府财政支持与活动保障机制。(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