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推进各民族团结“洪石榴”品牌 共绘豫章和谐发展画卷
发布日期:2025-02-27来源:访问量:0

从小店开张到站稳脚跟,今年是阿卜敦喀依麦·姆塔力普在南昌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他指着招牌骄傲地说:“现在火红的生意,离不开各族兄弟的支持和帮助。以后希望大家一起奋斗,过上更好的日子。”

阿卜敦喀依麦·姆塔力普的故事是少数民族在南昌扎根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南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在全市实施民族团结“洪石榴”项目,一朵璀璨的民族团结之花正绚丽绽放。

创业有底气:铺就各族群众创业沃土

夜幕降临,“遇见洪都·洪石榴”民族团结示范街区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新疆烧烤”“兰州拉面”“陕乡面馆”“丽丽水煮”“等独具特色与地方风味餐馆前排起了长龙,中华民族各类美食在此汇聚。2022年,在保留工业文脉的基础上,南昌将洪都夜巷升级改造为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地标性商业IP民族团结示范街区。这里已是南昌最“跑火”的网红打卡点之一,客流量达到3000人/天,节假日可增至6000人/天。

民族团结示范街区强大的引流能力,给阿卜敦喀依麦·姆塔力普的创业决心增添了坚实的底气。如今,他的烧烤店生意红红火火,生活美滋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对这里的环境不熟悉,语言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对政府帮扶政策也不了解。后来,是政府和社区干部主动找到我,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些困难都逐一解决了。”“这里的人都很好,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帮助。”阿卜敦喀依麦·姆塔力普表示,未来希望让更多人尝到自己家乡的美食,通过美食的渠道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生活有温度:温暖便利送到群众心坎上

创业有帮扶引导,生活有温暖关怀。同样是经营烧烤生意的如孜麦麦提,曾在南昌市京山街道象湖园社区租住,提到当地的社区干部,他立即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一家在象湖园生活期间,社区帮助我们解决了生病就医、小孩上学等大难题,周边邻居担心我们语言不通,主动帮助我们缴纳水、电、燃气费,有时还帮我们照看小孩,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如孜麦麦提表示,自己和妻子早已视南昌为自己的“第二家乡”,平时他和家人们还经常参与社区传统节日的活动,与大家一起包粽子、剪纸花共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在洪都街道洪西社区,有一个“洪石榴”之家。“小区有畲族、回族、汉族等各民族居民,‘洪石榴’之家开辟了民族图书角,每天都有居民来看书、阅报、交流。”社区负责人王素倩说,“洪石榴”之家为各民族居民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服务,听取各民族群众反映情况,随时提供各类便民服务,使各民族群众“说得上话、办得了事”,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有形、有感、有效。

据介绍,像洪都街道洪西社区这样的“洪石榴”之家,在南昌共有25个。它们作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重要抓手,为全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有温度:“一家亲”扎根青少年心田

今年的元宵佳节,广州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伴随着节奏激昂的锣鼓声,数条百米长非遗城南龙灯“大金龙”欢腾起舞,舞出了元宵佳节的喜庆,也舞出了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舞龙队伍中,有一支洋面孔舞龙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由11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国际生组成的国际学生舞龙队,那熟练的架势不输行家里手。“洪石榴”项目实施后,南昌城南龙灯作为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洪石榴”孵化基地,承担了面向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群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教育、实践重任,长期为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提供研学、制作和共建交流服务。在这里探寻非遗文化的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络绎不绝,他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城南龙灯”的历史渊源、现代传承和文化底蕴,并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现场体验舞龙灯等活动。

“大家在近距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推动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推动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城南龙灯“洪石榴”孵化基地负责人史克滨说。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主办单位:中共宿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技术支持:开普云
copyright @ 2006-2008 www.sqtzb.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50099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0202080113号